胜北构造粘土矿物纵向分布及演变规律

被引:5
作者
马丽
倪文学
丁丰虎
机构
[1] 西安石油学院
[2] 吐哈钻采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吐鲁番; 胜北构造; 粘土; 分布; 井眼稳定; 钻井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31.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求吐哈油田胜北构造粘土矿物纵向分布规律与井眼稳定性的关系,以台参2井为例系统分析了本构造泥页岩地层中高岭石(K)、绿泥石(C)、伊利石(Ⅰ)、蒙脱石(S)和伊蒙混层(I/S)矿物的分布及演变特征,测定了粘土矿物中各种阳离子(K+、Na+、Ca2+、Mg2+)的可交换容量(CEC).研究表明,胜北构造上部地层是以S(约40%)为主的高活性泥岩,中部大段硬脆碎泥页岩以I/S(约50%)为主,下部地层I/S渐减至消失.K、C、I纵向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与井径扩大率无相关性.井径扩大率与I/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但与I/S中的S含量却呈负相关,I纵向变化小但总含量较高(约50%)且其中裂隙、解理发育,因此认为井眼的失稳主要是I及I/S含量较高的硬脆碎泥页岩在释放构造应力时,各种综合工程因素诱发地层崩裂和剥蚀而引起的,具有明显的时敏性.由于这种地层的CEC特别是EK较低,因而必须主要靠封堵裂缝而不是提高钻井液中的K+浓度来抑制井眼垮塌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井壁稳定性研究新进展 [J].
李健鹰 ;
邱正松 ;
程远芳 .
油田化学, 1992, (03) :278-281
[2]   泥页岩井壁不稳定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综述 [J].
张有瑜 ;
赵杏嫒 .
油田化学, 1992, (02) :168-17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