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锥进的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25
作者
蒋平 [1 ]
张贵才 [1 ]
何小娟 [2 ]
刘朝霞 [3 ]
马涛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工院
[2] 长庆油田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
[4]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底水锥进; 临界产量; 优化射孔; 水锥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3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由于BoyunGuo等人使用的底水锥进模型引入了射孔长度对临界产量的影响,所以可用于优化底水油藏的射孔段长度。但这一模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单纯采用半球面流研究射孔段下部的流动,这已经超出了半球面流的应用范围。本研究用径向流和半球面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底水锥进,并且假设原始油水界面是受产量影响的变压力边界,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底水不活跃油藏的临界产量、最优射孔长度、水锥形态的表达式,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研究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155 +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的改进 [J].
朱圣举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3) :38-39+56
[2]   底水驱油藏水平井锥进的油藏工程研究 [J].
程林松,郎兆新,张丽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4)
[3]   修正DUPUIT临界产量公式 [J].
李传亮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4) :91-95
[4]  
油气层渗流力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张建国等主编, 1998
[5]  
An approximate theory of water coning in oil production. Muskat,M.,Wyckoff,R. D. Transactions of the Iron and Steel Society of AIME . 1935
[6]  
Mechanics of Two Immisci-ble Fluids in Porous Media. Meyer HI,and Garder A O. J.Applide Phys .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