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典型物种分布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8
作者
曹剑侠 [1 ]
温仲明 [1 ,2 ]
李锐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物种分布预测; R—BIOMOD; 最优模型;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3.012
中图分类号
Q141 [数学生态学与生物模型];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物种分布预测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生态学的发展为物种分布预测提供了众多强有力的模型,在推进物种分布预测进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合适模型选择的难度。评价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对于模型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R语言和BIOMOD程序包为平台,选择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等9个较常用的物种分布模型,比较它们在物种分布预测精度上的差异,为物种分布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物种空间分布的变化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不同物种的模拟精度差异明显。根据Kappa,TSS和Roc评价方法,9个模型对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分布的预测精度最高;对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分布的模拟精度最差;而对其余物种分布的模拟精度均比较理想,其中以随机树RF模型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GAM模型的延河流域主要草地物种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赫晓慧 ;
温仲明 ;
王金鑫 .
生态学杂志, 2008, (10) :1718-1724
[2]   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预测与制图 [J].
温仲明 ;
焦峰 ;
焦菊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9) :1897-1904
[3]   延河流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 [J].
温仲明 ;
赫晓慧 ;
焦峰 ;
焦菊英 .
生态学报, 2008, (01) :192-201
[4]   分类与回归树及其应用研究 [J].
温小霓 ;
蔡汝骏 .
统计与决策, 2007, (23) :14-16
[5]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J].
李斌 ;
张金屯 .
生态学报, 2003, (01) :82-89
[6]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可能影响 [J].
余卫东 ;
闵庆文 ;
李湘阁 .
资源科学, 2002, (06) :55-60
[7]  
黄土高原植物志[M].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傅坤俊主编, 1989
[8]  
Predicting tree species presence and basal area in Utah: A comparison of stochastic gradient boost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and tree-based methods[J] . Gretchen G. Moisen,Elizabeth A. Freeman,Jock A. Blackard,Tracey S. Frescino,Niklaus E. Zimmermann,Thomas C. Edwards.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6 (2)
[9]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and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for statistical modelling of species distributions [J].
Leathwick, J. R. ;
Elith, J. ;
Hastie, T.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6, 199 (02) :188-196
[10]  
Case-based predictions for species and habitat mapping[J] . Kalle Remm.Ecological Modelling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