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二叠系童子岩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12
作者
周珍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构造演化; 二叠系; 闽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闽西南地区二叠系童子岩组可划分为3段,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以南地区,分连城型、龙岩型和天湖山型3种沉积类型,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一般厚700~800 m,从东往西、从南到北逐渐变薄。二叠系童子岩组沉积盆地在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多期次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风化剥蚀等改造后,部分保存下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印支期,其次是燕山早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97 / 60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从全球油气田分布看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覆盖区的含油气前景 [J].
郭占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2) :122-132
[2]  
逆冲推覆构造[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朱志澄著, 1991
[3]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岭构造特征 [J].
徐汉林 ;
沈扬 ;
丁晓 ;
徐嘉炜 .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04) :285-290
[4]   论浙皖赣闽地区早古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J].
朱洪发 ;
张渝昌 ;
秦德余 ;
周浩达 .
石油实验地质, 1990, (02) :121-134
[5]   福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沉积建造特征与找煤方向 [J].
黄农 .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8, (01) :37-41
[6]   闽西溪口组沉积环境及构造意义 [J].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2, (02) :135-141+220
[7]   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J].
关玉祥,杨添水 .
福建地质, 1994, (04) :24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