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灰霾气象要素场特征分析

被引:32
作者
王宏
冯宏芳
隋平
余永江
机构
[1]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灰霾; 气象要素场; 稳定度因子;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9.06.007
中图分类号
P427.7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8~2007年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图5、00 hPa高空图资料,分析了福州市灰霾的时间分布,冬、夏半年霾日气象要素场和稳定度因子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灰霾年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月分布呈单峰型,高发期在12、1月;冬半年14:00,夏半年08:00灰霾发生几率最高。冬半年灰霾多出现在冷空气减弱后,地面气压持续下降,温度不断上升,风速弱,湿度大,充分回暖后的天气下,对应地面天气形势有变性高压后部和底部、锋前暖区、地面倒槽;少数出现在冷空气入侵,地面气压上升,温度下降,湿度较小的天气下,对应地面天气形势为大陆冷高压。夏半年灰霾多出现在高温、干燥、大气层结稳定的清晨,对应500 hPa天气形势为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边缘、地面弱倒槽,以及少量台风外围控制下干热的下沉气流里。
引用
收藏
页码:670 / 6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J].
吴兑 .
广东气象, 2004, (04) :1-4
[2]   有关气溶胶细粒子对城市能见度影响的研究 [J].
于凤莲 ;
刘东贤 ;
胡英 .
气象科技, 2002, (06) :379-383
[3]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徐晓峰 .
气象科技, 2003, (02) :109-114
[4]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刘爱君 ;
杜尧东 ;
王惠英 .
气象, 2004, (12) :68-71
[5]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J].
马雁军 ;
刘宁微 ;
王扬锋 .
气象科技, 2005, (06) :527-532
[6]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7]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 [J].
钱峻屏 ;
黄菲 ;
杜鹃 ;
王国复 ;
金爱芬 ;
彭龙军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24-1330
[8]   鲁西南霾天气个例分析 [J].
魏秀兰 ;
王玮 ;
范文锋 .
气象科技, 2008, (06) :724-727
[9]  
Lung cancer mortality and exposure to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in Guangzhou, China[J] . Xuexi Tie,Dui Wu,Guy Brasseur.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