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新变化及其思考

被引:16
作者
石雅茗 [1 ]
刘爽 [2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3] 中国人民大学女性研究中心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一孩出生性别比; 存活子女性别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文章利用"六普"数据,分别从全国、省级、地市以及省会城市等多个层面,阐述出生性别比整体趋高、两极分化及在地市蔓延等特点,讨论近几年部分地区出生性别比的最新动态。同时特别针对新出现的一孩出生性别比失常,分析其在城乡、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代际女性间表现出的趋同特点,认为这种起点上的生育性别选择表明中国的生育转变已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强于政策因素的生育动力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进一步从生育结果的角度分析了15~64岁妇女存活子女的性别组合分布状况,指出这一分布明显偏离正常形态且偏离程度越来越高,1990~2010年间生育性别选择使夫妇的生男比率不断增加,"男孩偏好"表现趋强。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研究 [J].
石人炳 ;
陈宁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 (02) :27-33
[2]   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 [J].
宋全成 ;
文庆英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1 (01) :122-129
[3]   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形势与贡献分析 [J].
原新 ;
刘厚莲 .
人口学刊, 2015, 37 (01) :41-49
[4]   出生人口性别失衡:形势与治理 [J].
原新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6) :28-30
[5]   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及对策——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J].
王付春 .
新余学院学报, 2014, 19 (04) :76-78
[6]   我国出生性别比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时涛 ;
孙奎立 .
西北人口 , 2014, (04) :1-7
[7]   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J].
刘华 ;
杨丽霞 ;
朱晶 ;
陆炳静 .
人口学刊, 2014, 36 (04) :5-15
[8]   孩次结构与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关系研究 [J].
王军 ;
郭志刚 .
人口学刊, 2014, 36 (03) :5-13
[9]   河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及分因素贡献率 [J].
杨永利 ;
施念 ;
施学忠 ;
黄洋洋 .
中国卫生统计, 2014, (02) :270-272
[10]   社会性别视角下“单独二孩”政策分析 [J].
李桂燕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 26 (02)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