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注重“陶冶”的教师——基于文化教育学派的思考

被引:2
作者
戴乃恩 [1 ]
姜勇 [2 ]
戴双翔 [3 ]
机构
[1] 不详
[2]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育学院
[3] 不详
[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
[5]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6] 不详
关键词
陶冶; 文化教育学派; 教师;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16.z2.019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育学是关涉"总体性"的学科。"总体性"意味着教育具有"精神性"、"完整性"、"内在性"、"自由性"等重要特征。教育不能被简单地分割为各种单一的"要素"然后机械地相加,教育所具有的"精神"是统摄的、统一的、一体化的,这种"总体性"说明我们不仅需要专门的、独特的学科式教育方法,而且还要有熏陶、陶冶、化育等涉及人文精神的方式,唯有通过涵养的历程才能实现呈现"总体性"的教育。"总体性"的教育之独特性说明了"陶冶"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注重"陶冶"的教师,懂得呵护"心生命"的教育之魂,努力寻求通往"幸福·心灵·自由"的教育之路,并且会将教育引向"大爱"的精神。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Teaching to transgress:Education as the practice of freedom. Hooks,bell. . 1994
[2]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M]. 人民出版社 , 杨祖陶,邓晓芒编译, 2001
[3]  
吕氏春秋[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战国)吕不韦著, 1989
[4]  
灵魂与心[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钱穆著, 2004
[5]  
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M]. 华夏出版社 , 刘小枫,陈少明主编, 2005
[6]  
阿霞[M]. 上海三联书店 , 屠格涅夫, 2014
[7]  
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 2001
[8]  
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 山西教育出版社 , 邹进 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