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风险因素影响的深部层状盐岩地下储气库群运营稳定三维流变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张强勇 [1 ]
段抗 [1 ]
向文 [1 ]
杨春和 [2 ]
蔡兵 [1 ]
许孝滨 [1 ]
贾超 [3 ]
刘健 [3 ]
机构
[1]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盐岩; 地下储气库群运营稳定; 极端风险因素; 三维流变地质模型试验; 加速蠕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盐岩因其非常低的渗透特性与良好的蠕变行为被公认为能源储备最理想的介质。为有效反映不同采气速率、注气速率、运行低压、运行高压、储库失压、储气压差以及储库间距等极端风险因素对盐岩地下储气库群运营安全稳定的影响,采用满足流变相似条件的盐岩储气库介质模型相似材料,对江苏金坛深部层状盐岩地下储气库群的运营稳定进行三维流变地质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洞腔径向位移和径向应变随着注、采气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洞腔随储气内压的减小而不断向洞内收敛变形,随储气内压的增大而不断向洞外扩张变形,当储库采气降压到3 MPa或注气升压到22 MPa时,洞腔出现加速蠕变现象;(3)相邻洞腔位移随着储气压差的增加而增大,当储气压差达到9 MPa时,洞腔出现加速蠕变现象;(4)储库群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洞腔位移随着储库间距的减小而增大;(5)当盐腔突然失压时,洞周径向位移和径向应变瞬间突然增大。因此,为保证盐岩地下储气库群的安全运营,建议储气库群的最大采气速率应小于0.65 MPa/d,最大注气速率应小于0.75 MPa/d;储气库群的最低运行气压应大于3 MPa,最高运行气压应小于22 MPa;相邻储气库间的最大储气压差应小于9MPa;储气库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5倍储库最大直径。这些研究成果可为盐岩地下储气库群的运营安全控制与管理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66 / 17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具有流变特性的盐岩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J].
刘德军 ;
吕晶 ;
张强勇 ;
段抗 ;
陈旭光 .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 (10) :1590-1595
[2]   盐岩地下油气储库运营期风险的故障树分析 [J].
李媛 ;
张强勇 ;
贾超 ;
刘健 ;
李术才 ;
杨春和 .
岩土力学, 2011, 32 (04) :1125-1130+1137
[3]   交变气压风险条件下层状盐岩地下储气库注采气大型三维地质力学试验研究 [J].
张强勇 ;
陈旭光 ;
张宁 ;
刘德军 ;
段抗 ;
贾超 ;
刘健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12) :2410-2419
[4]   金坛盐岩储气库运营模型试验研究 [J].
戴永浩 ;
陈卫忠 ;
杨春和 ;
谭贤君 ;
姜小兰 .
岩土力学, 2009, 30 (12) :3574-3580
[5]   盐岩油气储库介质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的研制 [J].
张强勇 ;
刘德军 ;
贾超 ;
沈鑫 ;
刘健 ;
段抗 .
岩土力学, 2009, 30 (12) :3581-3586
[6]   盐腔形成过程对覆岩影响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J].
任松 ;
姜德义 ;
刘新荣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08) :1178-1183
[7]   盐岩储气库最佳采气速率数值模拟研究 [J].
陈锋 ;
杨春和 ;
白世伟 .
岩土力学, 2007, (01) :57-62
[8]   盐岩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J].
梁卫国 ;
徐素国 ;
赵阳升 ;
杨春和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7) :1386-1390
[9]   金坛盐矿老腔储气库长期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 [J].
尹雪英 ;
杨春和 ;
陈剑文 .
岩土力学, 2006, (06) :869-874
[10]   层状盐岩体的三维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 [J].
李银平 ;
杨春和 .
岩土力学, 2006, (04) :5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