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夏季分层期间pCO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吕迎春
刘丛强
王仕禄
徐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关键词
CO2; 分层; 光合作用; 有机质降解; 沉积物;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8.01.012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在夏季分层期间对红枫湖南、北湖湖心的水样进行分层采集,同时测定了分层水样的温度、pH、HCO3-浓度、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及铵根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磷酸根离子(PO43-)的浓度,水体中CO2的分压(pCO2)由化学平衡及亨利定律求得。研究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有机质降解及水体热分层是影响红枫湖夏季pCO2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温水层CO2欠饱和是光合作用吸收CO2引起的,温跃层中pCO2的急剧增加是光合产物降解产生CO2引起的。静水层沉积物附近pCO2最高并且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说明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是静水层中CO2增加的主要原因,夏季湖底水温较高加快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分层现象使pCO2在水体中的分布差别明显,并且使静水层中CO2得到积累。此外,夏季红枫湖水体中pCO2的变化与NH4+、PO43-的变化密不可分,表现为温水层中光合作用消耗NH4+、PO43-,有机质降解过程伴随NH4+、PO43-的释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贵州百花湖分层晚期有机质降解过程与溶解N2O循环 [J].
王仕禄 ;
刘丛强 ;
万国江 ;
陶发祥 ;
李军 ;
朱兆洲 ;
吕迎春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69-577
[2]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J].
王仕禄 ;
万国江 ;
刘丛强 ;
杨伟 ;
朱兆洲 ;
肖化云 ;
陶发祥 .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581-581
[3]   强水动力湖泊夏季分层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初步研究:以贵州红枫湖南湖为例 [J].
肖化云 ;
刘丛强 ;
李思亮 ;
王仕禄 .
地球化学, 2002, (06) :571-576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 李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5]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等主编, 1990
[6]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
[7]  
红枫湖、百花湖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M]. - 贵州科技出版社 , 张维主编, 1999
[8]  
A comparison of the carbon balances of a natural lake (L. ?rtr?sket) and a hydroelectric reservoir (L. Skinnmuddselet) in northern Sweden[J] . Water Research . 2003 (3)
[9]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oxygen availability on greenhouse gas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sediment of a eutrophic mid-boreal lake [J].
Liikanen, A ;
Murtoniemi, T ;
Tanskanen, H ;
Väisänen, T ;
Martikainen, PJ .
BIOGEOCHEMISTRY, 2002, 59 (03) :269-286
[10]  
Whole‐lake mineralization of allochthonous and autochthonous organic carbon in a large humic lake (?rtr?sket, N. Sweden)[J] . Anders Jonsson,Markus Meili,Ann-Kristin Bergstr?m,Mats Jansson.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 200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