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对中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被引:17
作者
蒲志仲
刘新卫
毛程丝
机构
[1]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要素贡献率;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5.10.001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 [J].
黄群慧 .
经济与管理, 2013, 27 (07) :5-11
[2]   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J].
赵鑫铖 ;
谭鑫 .
经济问题探索, 2013, (07) :52-56
[4]   生态危机与能源转换——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原因之新解 [J].
邱建群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8 (02) :101-108
[5]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对主流增长理论逻辑、认识和论证的反思 [J].
李金铠 .
经济学动态, 2009, (09) :32-35
[6]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7]  
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J]. 约翰·R·麦克尼尔,格非.学术研究. 2008(06)
[8]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产出及替代弹性分析 [J].
黄磊 ;
周勇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34-138
[9]   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增长与煤的使用——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史的新视角 [J].
俞金尧 .
科学文化评论, 2006, (04) :49-63
[10]   考虑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中国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J].
郑照宁 ;
刘德顺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05) :51-5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