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地区的原生动物区系研究

被引:13
作者
龚循矩
肖化忠
沈韫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3] 武汉
[4] 武汉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原生动物; 区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于1984、1987和1988年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原生动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从奉节下至宜昌的峡区共鉴定了320种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无色植鞭虫和动鞭毛虫)40种、肉足虫87种和纤毛虫193种。其中有2新种、4新亚种和87种新记录。峡区原生动物绝大部分可在我国其它地区存在,无地理分布差异。根据出现率的高低分析,主要优势种是珍珠映毛虫、钩刺斜管虫、瞬目膜袋虫和小轮毛虫,以第一优势种珍珠映毛虫为代表的成分反映了亚热带特征,代表了东洋界的地理成分。宜昌干流及支流的种类最多,后者为其它江段支流的2.1—5.0倍。峡区干流和支流的原生动物以枯水期的种类最多。从峡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对原生动物区系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江水的流速与含沙量是影响原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黄柏河与宜昌江段原生动物种类较多,与葛洲坝截流有关,三峡水库的兴建,原生动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将有较大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7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