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市近50年土地盐碱化时空动态及成因分析

被引:41
作者
李晓燕
张树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关键词
盐碱地; 动态变化; 区域差异; 大安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地形图和MSS、TM影像,从数量、类型、空间分布及重心转移几个方面进行了大安市盐碱地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大安市盐碱地面积共增加了7 41×104hm2。在盐碱地的整个消长过程中,草地和盐碱地的类型转换最为频繁。由于盐碱地增长的区域差异,近50年来,大安市盐碱地重心向西南偏移了18 19km。大安市盐碱化的不断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影响因素对盐碱地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南部对气候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北部,而人类活动在西北部盐碱化发展的过程中则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2]   3S技术支持下的盐碱化土地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为例 [J].
庞治国 ;
吕宪国 ;
李取生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0, (04) :42-45
[3]   松嫩平原土地次生盐碱化研究 [J].
李取生 ;
裘善文 ;
邓伟 .
地理科学, 1998, (03) :268-272
[4]  
松嫩平原盐碱地与风沙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张晓平,任淑芬,张学林等. 科学出版社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