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市域主体功能区划

被引:12
作者
刘金花 [1 ,2 ]
郑新奇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2]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生态;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 改进生态足迹; 主体功能区; 开发潜力; 市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有利于市域主体经济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评价人类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影响程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该文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设计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耦合,对以县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单元进行赋值、加权求和测算主体功能指数,确定开发与保护的阈值,并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自然保护区等叠置分析,修正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生态压力和开发潜力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除长清区外,市区其他区域生态压力大,开发潜力小;商河县、章丘市开发潜力大,生态压力较小。2)各评价单元主体功能指数界限明显,以此作为除禁止开发区外的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的依据。3)将主体功能初划结果与济南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叠置分析,修正功能区初划结果,商河县由重点开发区调整为限制开发区。生态足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耦合的技术方法在市域主体功能区划中取得较好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J].
刘海 ;
陈晓玲 ;
黄蓉 ;
陆建忠 ;
蔡晓斌 ;
李辉 ;
吴君峰 ;
宋珍 ;
于之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1) :306-312
[2]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述评 [J].
王艳 ;
王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03) :114-120
[3]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县域生态可持续评价 [J].
何锋 ;
张青峰 ;
王力 ;
张宽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5) :320-328
[4]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李炜 ;
田国双 .
学习与探索, 2011, (03) :165-167
[5]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张晓瑞 ;
宗跃光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 (06) :41-45
[6]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各地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5) :401-406
[7]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J].
吴箐 ;
汪金武 .
热带地理, 2009, 29 (06) :532-538
[8]   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以宁夏银川市为例 [J].
米文宝 ;
杨茂胜 ;
余晓霞 .
经济地理, 2009, 29 (08) :1233-1238
[9]   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 [J].
贾康 .
经济学动态, 2009, (07) :54-58
[10]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广州市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J].
郑荣宝 ;
刘毅华 ;
董玉祥 ;
朱高儒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65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