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儒学人性论:“自然—使然”架构——以告子、孟子与荀子之辩为考察中心

被引:5
作者
刘悦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关键词
原典儒学; 人性论; “自然—使然”架构; 动物本性; 消极情性; 道德情性;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6.08.008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中国原典儒学的人性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使然"架构,本文以告子、孟子与荀子之辩为考察中心,来确定这种人性的基本架构。整体观之,告子持纯生物学立场,荀子更倾向于后天培育,而孟子尽管将仁义都视为内在的,但却试图在先天与后天之间搭建桥梁;在这个意义上,孟子恰恰介于告子与荀子之间。这种人性的基本架构是在先天与后天、本能与培育、自然与使然的张力之间来确定的,这恰恰是中国早期思想特别是原典儒学带来的当代启示,既承认人性的自然根据,又接受人性的后天濡化,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要的"全球性"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Social Anthropology. Edmund Leach. Fontana Paperbacks . 1982
[2]  
Beyond Human Nature:How Culture and Experience Shape the Human Mind. Jesse J Prinz. . 2012
[3]   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J].
林桂榛 .
现代哲学, 2012, (06) :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