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两次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32
作者
尹东屏
张备
刘梅
濮梅娟
韩桂荣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雪; 物理量场; 对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6h一次的全球同化系统分析资料,针对2006年发生在江苏冬季的两次不同量级的降雪,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700hPa切变线的风速辐合区中,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和上升运动场的合理配置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两次不同量级降雪的对比分析,得到,无论是在急流的强度还是在物理量场上,中雪和暴雪有着明显的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 [J].
艾丽华 ;
井喜 ;
王淑云 ;
胡春娟 ;
李栋梁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92-96
[2]   2005年山东半岛连续三次冷流暴雪过程的分析 [J].
崔宜少 ;
张丰启 ;
李建华 ;
王琛岩 .
气象科学, 2008, (04) :395-401
[3]   山东半岛一次强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J].
张勇 ;
寿绍文 ;
王咏青 ;
周军 ;
陆汉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51-60
[4]   渤海南部沿海冷流暴雪的中尺度特征 [J].
杨成芳 ;
李泽椿 ;
周兵 ;
陈优宽 ;
朱君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857-865
[5]   青岛一次中到大雪过程的综合分析 [J].
梁卫芳 ;
刘珍芳 ;
江敦双 ;
孙正 .
气象, 2006, (01) :89-94
[6]   2003年华北初雪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宗志平 ;
刘文明 .
气象, 2004, (11) :3-8
[7]   “97.12”高原暴雪过程中尺度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J].
刘建军 ;
程麟生 .
气象, 2002, (06) :16-22
[8]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Ⅱ:散度和散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59-466
[9]   “96.1”暴雪期中尺度切变线发生发展的动力诊断Ⅰ:涡度和涡度变率诊断 [J].
张小玲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3) :285-294
[10]   青藏高原切变线暴雪中尺度分析及其涡源研究 [J].
徐建芬 ;
陶健红 ;
夏建平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2) :18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