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层磷形态研究

被引:15
作者
化党领
余长坤
刘世亮
刘芳
介晓磊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土层; 磷形态; 分级; 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了解石灰性土壤主要根系深度内不同土层土壤磷形态分布,了解土壤供磷能力和施磷后磷的存在状态,采取河南省十县市石灰性潮土、褐土的73个0~20、20~40cm土样进行土壤磷形态的分级测定。结果表明,Ca-P平均共占无机磷总量的76.41%,表明在这十个地区中无机磷以钙磷为主。0~20cm土层有效磷和全磷总量比20~40cm土层多。不论是长期施磷肥的土壤还是不施磷肥的土壤,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均呈表层(0~20cm)含量较高,20~40cm以下含量骤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效的成分比例降低,无效的成分比例提高。0~20cm土层有机磷总量比20~40cm土层高,有机磷在两个土层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的不同。随着土层加深,活性OP和中活性OP在有机磷中的比重呈减小趋势,而无效的中稳性OP和高稳性OP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随着有机质和有机磷的减少,中性和碱性磷酸酶都有规律地随之减少。不同土层的磷素活化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石灰性土壤表层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较难,亚表层供磷能力更差,磷的有效化程度更低。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主要集中在表层0~20cm,随深度增加明显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有机磷组分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J].
刘小虎,邹德乙,刘新华 ;
佟士儒,赵斌 .
土壤通报, 1999, (04) :35-37
[2]   长期棉麦轮作下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 [J].
尹金来 ;
周春霖 ;
洪立洲 ;
王凯 ;
丁金海 .
江苏农业学报, 1999, (01) :36-39
[3]   干湿交替过程中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转化及有效性 [J].
程传敏 ;
曹翠玉 .
土壤学报, 1997, (04) :382-391
[4]   磷肥低量施用制度下土壤磷库的发展变化──Ⅱ.土壤有效磷及土壤无机磷组成 [J].
陈欣 ;
宇万太 ;
沈善敏 .
土壤学报, 1997, (01) :81-88
[5]   长期施用磷肥条件下潮土中磷素的积累、形态转化和有效性 [J].
顾益初 ;
钦绳武 .
土壤, 1997, (01) :13-17
[6]   水旱轮作中不同类型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比较 [J].
程传敏,曹翠玉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35-39
[7]   石灰性土壤中油菜根际磷的化学动态及生物有效性 [J].
曹一平 ;
崔健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4, (01) :49-54
[8]   石灰性土壤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供磷的影响 [J].
王永和 ;
曹翠玉 ;
史瑞和 ;
蒋仁成 ;
厉志华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36-42
[9]   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施用时间对其肥效的影响 [J].
刘文革 ;
李祖荫 .
土壤通报, 1993, (04) :154-157
[10]   潮土无机磷的形态及其分布特点 [J].
沈仁芳 .
河南农业科学, 1992, (12)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