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GF联合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志伟 [1 ]
马秀现 [1 ]
李天晓 [2 ]
党晓卫 [1 ]
机构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2] 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髓祖代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血管生成; 缺血; 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4.4 [周围血管];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干细胞动员剂对促进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大耳白兔均切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作兔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分4组(每组10只)(1)bFGF组,在缺血后肢肌内多次注射重组人bFGF蛋白;(2)G-CSF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3)bFGF+G-CSF组,按bFGF组和G-CSF组的方法给予bFGF和G-CSF;(4)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各组兔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取内收肌和腓肠肌肌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血管密度;用免疫组化检测内收肌和腓肠肌中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结果兔侧支循环血管条数、血管密度及VEGF阳性表达的血管数均依次为bFGF+G-CSF组>bFGF组>G-CSF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缺血下肢肌内注射bFGF蛋白和皮下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均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状态;但在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同时,联合应用bFGF蛋白效果更好,缺血肢体改善更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动态变化 [J].
杨靖 ;
毛晓波 ;
曾秋棠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 (02) :114-116
[2]   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缺血心肌的治疗作用 [J].
吴贤仁 ;
杨敏 ;
李玉光 .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 (07) :471-474
[3]   ECV304细胞用于三维血管新生的研究 [J].
李明焕 ;
田铧 ;
刘执玉 ;
宋涛 ;
李贵宝 ;
田广平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4, (03) :165-167
[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早期报告 [J].
栾景源 ;
董国祥 ;
赵军 ;
李天润 ;
翟国钧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01) :63-65
[5]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 [J].
刘莹 ;
孙立军 ;
宦怡 ;
赵海涛 ;
葛雅丽 ;
郜发宝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01) :58-61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正常和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J].
张小勇 ;
李易 ;
谭强 ;
光雪峰 .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 (03) :159-160+164
[7]   兔缺血后肢内源性VEGF蛋白表达与侧支形成相关性研究 [J].
周兆熊 ;
张纪蔚 ;
张皓 ;
张柏根 .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05) :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