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云杉群体遗传多样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张含国
孙立夫
韩继凤
丰宝林
机构
[1]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2] 东北林业大学
[3]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信息中心
[4] 铁力林业局 哈尔滨
[5] 哈尔滨
[6] 伊春
关键词
红皮云杉; 群体; 遗传变异; 种子区划; 遗传改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在红皮云杉(Picea korainesis)分布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长白山及其支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以及锡霍特山脉的12个群体,运用群体遗传学、生理遗传学、森林遗传学以及林木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主成分和分层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从表型和分子水平等多层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红皮云杉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同时探讨了各种亲代、后代特征以及等位酶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首次从亲代生物系统学特征,后代苗木形态、生长、生物量和矿物质元素等对红皮云杉群体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红皮云杉12个群体11个酶系统21个位点中约有27.2%的基因位点是多态的,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15.2%,84.8%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红皮云杉群体等位酶多态位点的比率在云杉属中处于较低的水平,群体间的分化与云杉其它树种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等位酶与形态等具有相似的变异趋势。根据红皮云杉气候、亲代及后代特征群体区划结果,我们认为红皮云杉种子区划为:长白山种子区(Ⅰ);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种子区(Ⅱ);小兴安岭种子区(Ⅲ);大兴安岭北部种子区(Ⅳ);大兴安岭西南部种子区(Ⅴ);锡霍特山脉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五种落叶松遗传关系的等位酶分析 [J].
张学科 ;
毛子军 ;
宋红 ;
孟斌 .
植物研究, 2002, (02) :224-230
[2]   红皮云杉群体矿质营养特征的多样性 [J].
姜兴林 ;
高宪林 ;
李英俊 ;
段喜华 ;
张含国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1) :24-29
[3]   红皮云杉亲代特征群体的多样性 [J].
韦淑英 ;
陆卫林 ;
段喜华 ;
张含国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5) :5-10
[4]   红皮云杉苗木生物量群体多样性的研究 [J].
韦淑英 ;
马华文 ;
黄青新 ;
段喜华 ;
张含国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246-250+256
[5]   红皮云杉的气候区划 [J].
冯玉波 ;
李郁 ;
戴宗乐 ;
周发 ;
王德强 .
吉林林业科技, 2001, (02) :24-27
[6]   红皮云杉群体后代苗木形态和生长特征多样性的研究 [J].
陈树海 ;
刘秀芝 ;
王会玲 ;
张智春 ;
张含国 .
林业科技, 2001, (03) :9-11
[7]   红皮云杉同工酶位点及酶系统选择 [J].
张含国 ;
杨大海 ;
王风君 ;
徐桂生 ;
罗玉亮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2) :9-12
[8]   不同产地红皮云杉酯酶同工酶分析 [J].
杜晓明,张娅姝,杜晓光,刘新田,卢孟柱 .
林业科技, 1995, (01) :6-9
[9]   红皮云杉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研究 [J].
杨一平 ;
尹瑞雪 ;
张军丽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93, (06) :458-465
[10]  
SPSS for Windows从入门到精通[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卢纹岱等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