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理论逻辑与实践旨趣

被引:6
作者
虞新胜
机构
[1] 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平正义; 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生产力; 改善民生; 获得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不正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实性、历史性和辩证性是其正义思想的三个特征。立足于现实,通过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不断使所有社会成员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这是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的特质。其正义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只有在现实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不断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注重维护多数人的利益,才能最终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9+110 +1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独特框架 [J].
王新生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2) :157-15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 195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4
[4]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5]  
致命的自负[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F.A.哈耶克(F.A.Hayek)著, 2000
[6]  
道德原则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英)休谟(DavidHume)著, 200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8]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02
[9]  
马克思视野中的“正义”解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林进平, 2009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