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转湿Q矢量在台风“云娜”暴雨过程中的分析应用

被引:20
作者
颜琼丹
蔡亲波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非地转湿Q矢量; 暴雨; 台风“云娜”;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6.05.014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04年8月12-15日台风“云娜”登陆后造成的大范围持续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能比较清楚地揭示台风暴雨的演变过程,非地转湿Q矢量的散度负值区和流场辐合区与未来12小时的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非地转湿Q矢量的散度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台风外围对流发展的深度,对判断台风在陆地上的维持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J].
陈联寿 ;
罗哲贤 ;
李英 .
气象学报, 2004, (05) :541-549
[2]   Q矢量的改进与完善 [J].
岳彩军 ;
寿亦萱 ;
寿绍文 ;
姚秀萍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3) :308-316
[3]   梅雨锋暴雨的Q矢量定性分析 [J].
岳彩军 ;
寿绍文 ;
姚秀萍 .
气象科学, 2003, (01) :55-63
[4]   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雷小途 ;
陈联寿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452-461
[5]   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气象学报, 2000, (04) :436-446
[6]   昆明准静止锋的准地转Q矢量分析 [J].
李英 ;
段旭 ;
潘里娜 .
气象, 1999, (08) :6-10
[7]   湿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 [J].
张兴旺 .
气象, 1998, (08) :4-8
[8]   准地转Q矢量诊断场与暴雨关系的分析 [J].
杨小艳,曹希孝 .
气象, 1995, (11) :17-21
[9]   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J].
汪克付,叶金印 .
气象, 1995, (03) :40-43
[10]   准地转Q矢量分析及其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J].
白乐生 .
气象, 1988, (08)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