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特征与演替规律

被引:13
作者
余新晓 [1 ]
张晓明 [2 ]
王雄宾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关键词
天然灌丛; 群落特征; 演替规律; 种群动态;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8.s2.026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过程对人工辅助促进天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该文在对北京密云山区不同封育年限天然灌丛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群落特征、结构组成、物种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灌丛植被的演变趋势为荆条+酸枣群丛—荆条+蚂蚱腿子群丛和荆条+三裂绣线菊群丛—三裂绣线菊群丛;灌丛中天然次生乔木树种山杨、椴树和蒙古栎幼苗、幼树的重要值增加较快;封育年限5~15年,灌木从12种增加到31种,乔木种类从0增加到8种;封育15年灌丛的生物量增加为封育5年的2.34倍;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都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预计随着封育时间的增加,天然三裂绣线菊灌丛会逐渐演替为山杨、桦树林或者椴阔混交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两个演替阶段的种间联结性 [J].
王文进 ;
张明 ;
刘福德 ;
郑建伟 ;
王中生 ;
张世挺 ;
杨文杰 ;
安树青 .
生物多样性, 2007, (03) :257-263
[2]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森林植被演替中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 [J].
王树森 ;
余新晓 ;
班嘉蔚 ;
张振明 ;
鲁绍伟 ;
王计平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6) :48-50
[3]   植被演替过程中种群格局动态的分形分析 [J].
王本洋 ;
余世孝 ;
王永繁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6) :924-930
[4]   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研究 [J].
余新晓 ;
牛健植 ;
徐军亮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01) :4-10
[5]   浙江淳安天然次生林演替的定量研究 [J].
余树全 .
林业科学, 2003, (01) :17-22
[6]   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J].
万五星 ;
王德艺 ;
郭文增 ;
周秀珍 .
河北林果研究, 2002, (03) :196-202
[7]   大青沟森林群落演替预测研究 [J].
郑元润 .
林业科学, 1999, (02) :24-28
[8]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J].
马克平 ;
黄建辉 ;
于顺利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5, (03) :268-277
[9]  
雾灵山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仿真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白顺江, 2006
[10]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