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绿篱系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程冬兵 [1 ]
张平仓 [1 ]
蔡崇法 [2 ]
机构
[1]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等高绿篱; 土壤水分入渗; 三峡库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3.037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等高绿篱(新银合欢和黄荆)前淤积土与石坎梯田为研究对象,探讨等高绿篱系统与石坎梯田不同土层深度、不同距篱/坎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同一土层,随距篱坎变长,各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坎依次减弱,不同距篱绿篱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距坎石坎梯田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差异相对不明显,随土层加深,绿篱处理土壤入渗性能相应依次减弱,而石坎梯田处理土壤入渗性能急剧减弱;表层(0-0.15 m)土壤平均入渗性能,石坎梯田处理优于绿篱处理,对于二层(0.15-0.30 m)土壤平均入渗性能,绿篱处理转而优于石坎梯田处理,三层(0.30-0.45 m)土壤,各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基本相当;黄荆处理土壤入渗性能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来体现,其中水平方向,距篱远近间接反映了黄荆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程度,距篱越近,影响越大;土壤容重、砂粘比与有机质对土壤入渗性能均有显著影响,而初始含水量仅对初始入渗率有显著影响,其中砂粘比对初始入渗率、前30 min入渗量影响最大,容重对稳定入渗率影响最大;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更适合本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描述与模拟,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大孔隙与入渗性能关系初探 [J].
陈风琴 ;
石辉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350-353
[2]   黄土区坡面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特征 [J].
郑纪勇 ;
邵明安 ;
张兴昌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53-56
[3]   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进展和评述 [J].
赵西宁 ;
吴发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01) :42-45
[4]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周生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5) :529-535
[5]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J].
陈治谏 ;
廖晓勇 ;
刘邵权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125-127+160
[6]   长江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特征及气候预测 [J].
宋文玲 ;
杨义文 .
气象, 2003, (07) :13-18
[7]   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影响因素分析 [J].
吴发启 ;
赵西宁 ;
佘雕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1) :16-18+78
[8]   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山区坡耕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J].
孙辉 ;
唐亚 ;
王春明 ;
何永华 .
山地学报, 2001, (02) :125-129
[9]   等高植物篱在南方湿润山区坡地的应用——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 [J].
许峰 ;
蔡强国 ;
吴淑安 .
山地学报, 1999, (03) :2-8
[10]   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及评述 [J].
刘贤赵 ;
康绍忠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2) :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