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经济效率演进及影响因素

被引:39
作者
李汝资 [1 ,2 ]
刘耀彬 [1 ,2 ]
谢德金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效率; 阶段性; 差异性; 影响因素; DEA-Tobit面板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经济增长过程表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效率演进关系密不可分,具体反映在区域发展的阶段性与异质性上。运用DEA-BCC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中国三次产业静态综合效率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部门与区域变动情况,并基于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探究中国不同地区三次产业经济效率变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三次产业具备一定的静态规模效率,但仍有待优化;1978-2014年间,中国三次产业TFP均有提升,但一、二、三产业TFP增长对其部门经济贡献率依次递减,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仍很明显;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开始由以纯技术效率为主转向以规模效率为主;将三次产业TFP变动划分为四个阶段,制度、结构、要素、政策等红利对经济增长均有贡献,但在结构调整阶段,制度与结构红利让位于技术进步;三次产业TFP变动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总体上东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中部地区表现为经济效率"凹地",东北地区二、三产业TFP变动反映出严峻的结构转型升级问题。由于不同产业内在发展规律差异,其经济效率影响因素表现出区内相对一致性及部门差异性特征,其中一、三产业结构变动、非农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源禀赋等对第一产业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第二产业经济效率提升,而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源禀赋对第三产业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讨论了结论的主要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2179 / 219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城市规模影响服务业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微观证据 [J].
梁文泉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16, 51 (12) :90-103
[2]   2000年以来江苏省农业转型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问题区识别——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J].
马晓冬 ;
孙晓欣 .
经济地理, 2016, 36 (07) :132-138
[3]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分析——基于区域及行业视角 [J].
王恕立 ;
滕泽伟 ;
刘军 .
经济研究, 2015, 50 (08) :73-84
[4]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杨汝岱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61-74
[5]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52-1059
[7]   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 [J].
李谷成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2) :537-558
[8]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斌 ;
彭星 ;
欧阳铭珂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4) :56-68
[9]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研究 [J].
赵楠 ;
贾丽静 ;
张军桥 .
统计研究, 2013, 30 (04) :63-69
[10]   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资本密集型投资倾向视角的解释 [J].
沈可 ;
章元 .
金融研究, 2013, (01)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