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熊联合地体的证据

被引:4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周顺之
郭坤一
贺菊瑞
戚建中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边界断裂; 基底地层;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 岩浆作用; 成矿作用; 华熊联合地体;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9.04.010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地台南缘原划分的华熊地体可进一步划分出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和鲁山4个地体 ,它们之间均由NE -NNE向边界断裂所分隔 ,在基底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岩石主元素和稀土元素、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以及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它们先经历了各自独立的形成过程 ,后在 185 0± 15 0Ma的中岳运动中 ,这些分散的范围较小的火山活动中心所形成的地体才逐渐拼贴在一起构成了华熊联合地体。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4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豫西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花岗质片麻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
周汉文 ;
钟国楼 ;
钟增球 ;
徐启东 .
地球科学, 1998, (06) :10-13
[2]   豫西太华群微体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丁莲芳 .
地质论评, 1996, (05) :459-464+482
[3]   地体构造对研究地台和地盾区域成矿规律的重要性 [J].
胡受奚,赵懿英,徐兵,陈衍景 .
地学前缘, 1994, (04) :170-175
[4]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 [J].
胡受奚 ;
郭继春 ;
叶瑛 .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1994, (03) :1-16
[5]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前寒武纪沉积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 [J].
陈衍景 ;
邓键 .
地球化学, 1993, (01) :93-104
[6]   古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发展阶段及其时限确定 [J].
王东方 ;
王集源 .
地层学杂志, 1991, (04) :241-251
[7]   23亿年灾变事件的揭示对传统地质理论的挑战——关于某些重大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J].
陈衍景 ;
季海章 ;
富士谷 ;
周小平 .
地球科学进展, 1991, (02) :63-68
[8]   中国河南东秦岭—桐柏成矿区、带的划分 [J].
胡受奚 ;
陈泽铭 ;
周顺之 ;
富士谷 ;
严正富 ;
胡志宏 ;
郭继春 ;
郭抗衡 ;
林潜龙 ;
黎世美 ;
姚宗仁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1, (01) :55-61
[9]   23亿年地质环境突变的证据及若干问题的讨论 [J].
陈衍景 .
地层学杂志, 1990, (03) :178-186
[10]   早前寒武纪沉积物稀土型式的变化——理论推导和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证据 [J].
陈衍景 ;
富士谷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18) :1406-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