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9
作者
刘亚光
尹培达
赵湘茹
石成钢
孔庆瑜
关伟明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脱噬作用,Bcl-2;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3.241.0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Bcl 2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1例SLE病人外周血T、B细胞和肾组织Bcl 2蛋白表达。结果活动期SLE病人CD+3、CD+4和CD+8T细胞Bcl 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病人和正常对照组。CD+19B细胞Bcl 2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CD+3T细胞Bcl 2蛋白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关系(r=0.8195,P<0.001),而与血沉、补体(C3、C4)水平及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 DNA、抗Sm)阳性率无关。肾小球内Bcl 2阳性细胞数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程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肾小球内细胞数及24小时尿蛋白量呈正相关。结论Bcl 2异常表达在SLE疾病活动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SLE病人血T淋巴细胞Bcl 2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SLE的疾病活动性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