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陶家凤
秦家忠
肖际亨
沈言章
赵福臻
李天眷
谢贻远
何代富
饶有后
黄显华
机构
[1] 四川农学院
[2] 四川省天全县农业局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期; 迟播; 病毒病; 四川雅安; 大麦; 麦类作物; 病毒传染病; 传染病; 荆州黑麦; 黄色花叶病; 小麦品种; 小麦属; 病株率;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80.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小麦黄色花叶病,是近十多年来在四川雅安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病株叶片表现出短细条褪绿或变黄的花叶和桔黄色至枯黄色边缘不整齐的斑驳和条纹,心叶紧裹或扭曲,严重的在未抽穗前死亡。抽穗的穗短小,籽粒不饱满。病田约减产10-70%。根据几年的试验,证实这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病害,汁液磨接可引起发病。在田间,它主要由土壤传播,病根也有较强的传病能力,采自病株的种子及田间的昆虫不传病。它为害小麦属的一些植物,黑麦和大麦的个别品种发生过病株,普通小麦的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有一些是免疫的。三年的观察,田间小麦发病期的大气日均温不超过17℃,盛发期的最高气温不超过13.7℃。小麦的播种期与发病关系密切,早播的(10月)发病严重,稍迟的(11月)发病减轻,迟播的(12月及以后)基本不发病。根据试验结果,它可能是土传小麦花叶病的一个新株系,暂称为四川黄色株系。在病区大面积使用抗病丰产和耐迟播的小麦品种“繁6”,适当推迟播种期,增施肥料等综合防治措施,已收到了防病增产的良好效果,控制了此病的为害。为了防止病区扩大,严格控制病土及带土苗木外传也是必要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