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22
作者
王玉正
原永兰
赵百灵
张兆省
孙运村
张广义
机构
[1]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2] 山东省枣庄市植物保护站
[3] 山东省临沂市植物保护站
[4] 山东省邹城市植物保护站 济南
[5] 济南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为害损失; 防治指标;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7.01.009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44个品种83块麦田小麦纹枯病为害损失的测定,明确小麦纹枯病可引起小麦显著减产。病级1~4级,穗粒数降低依次为3.39%、4.68%、5.97%、15.99%,但差异并不显著。千粒重降低依次为2.15%、5.74%、10.53%、18.66%,减产依次为7.21%、12.22%、25.05%、37.72%,千粒重降低是减产的主导因素。同一病级的为害损失,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耐病和敏感的不同,稻茬小麦损失大于玉米茬小麦。小麦群体病株率(X1)和病情指数(X2)与产量损失率(L)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L=0.2072X1-8.0747×10-5X1~2-1.4937(n=67,R=0.7181),L=0.4346X2-3.4835×10-4X2~2-0.8787(n=67,R=0.7530)。防治适期在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5日前后。小麦纹枯病防治指标商榷为病株率15%,或病情指数4%。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