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典型模式

被引:31
作者
刘静
苗鸿
欧阳志云
李晓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管理; 发展平衡型; 发展失衡型; 冲突竞争型;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311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全球自然保护区数量以及保护区内部及周边人口的与日俱增,保护与发展的和谐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看作两个互相作用的系统,从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当地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两方面剖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3种典型模式:发展平衡型、发展失衡型和冲突竞争型,其中发展失衡型又分为社区不利型和保护区不利型。然后从就业机会、野生动物对农作物和家畜的破坏及补偿、对资源利用的限制、旅游的开展、社区参与、家畜的饲养和放牧、非木林产品的采集、狩猎、农业活动以及传统保护等10个方面对3种模式加以识别。这种模式的划分以及关键行为特征的识别便于保护区为社区管理工作定位,有助于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12 / 16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Governanceand the capacity to manage resilience in region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Lebel L,Anderies JM,Campbell B,et al. Ecology and Society . 2006
[2]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综合治理 [J].
赵建伟 ;
杨云中 ;
何顺强 .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S1) :244-247
[3]   商业机制介入社区共管项目的初步探索——佛坪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基于保护的可持续养蜂 [J].
梁启慧 ;
何少文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S1) :228-232
[4]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J].
姜立军 ;
苗鸿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75-3781
[5]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研究 [J].
傅晓莉 .
未来与发展, 2005, (05) :51-53+50
[6]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J].
黄金火 ;
杨新军 ;
马晓龙 .
生态学杂志, 2005, (02) :228-232
[7]   保护区与社区关系协调:方法和实践经验 [J].
徐建英 ;
陈利顶 ;
吕一河 ;
傅伯杰 .
生态学杂志, 2005, (01) :102-107
[8]   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政策响应研究 [J].
徐建英 ;
陈利顶 ;
吕一河 ;
傅伯杰 ;
杨爽 .
生物多样性, 2004, (06) :639-645
[9]   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调查分析 [J].
赖庆奎 ;
李建钦 ;
孟祥勇 .
林业与社会, 2004, (03) :18-23
[10]   四川白羊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非木材林产品采集的管理初探 [J].
周方林 ;
刘学荣 ;
李正林 .
四川林业科技, 2004, (03)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