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下的居住逻辑及其中国实践

被引:23
作者
闵学勤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居住逻辑; 中国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基于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居住模式在东西方虽经历不同的演变过程,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三种逻辑:空间决定论、人居匹配说,以及住房的地位获得观。而房地产市场放开后的中国居住实践表明,即便社会分层的差异形成了购房者中的优势、弱势群体,但对中国城市居民而言,住房巨大的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以及随处可见的住房增值的展示作用,都迫使百姓跨越阶层拥有住房,形成对住房的空间膜拜潮,进而构成居住与社会地位的对应认知,而人居匹配说并未得以验证。随着住房政策调控的实施,全民集体购房逐步回归理性,住房的去阶层化,以及"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境界才可预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Does sprawl reduce the black/white housing consumption gap? [J].
Kahn, ME .
HOUSING POLICY DEBATE, 2001, 12 (01) :77-86
[2]   空间拜物:城市青年住房消费的仪式化倾向 [J].
闵学勤 .
中国青年研究, 2011, (01) :36-41
[3]   中国城市的精英代际转化与阶层再生产 [J].
郑辉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65-86+244
[4]   转型时期城市“住房地位群体” [J].
李强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4) :42-53
[5]   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J].
吴宁 .
社会, 2008, (02) :112-127+222
[6]   “居住权”与市民待遇:城市改造中的“第四方群体” [J].
赵晔琴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118-132+244
[7]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J].
刘欣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1-14+242
[8]   香港的城市空间与社会分层浅析 [J].
黎熙元 ;
庄丽华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2) :154-160
[9]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J].
刘精明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52-81+243
[10]   社会分层、住房产权与居住质量——对中国“五普”数据的分析 [J].
边燕杰 ;
刘勇利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82-9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