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地震CT技术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
被引:71
作者
:
王书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王书文
[
1
,
2
]
毛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毛德兵
[
1
,
2
]
杜涛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杜涛涛
[
1
,
2
]
陈法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陈法兵
[
1
,
2
]
冯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冯美华
[
1
,
2
]
机构
: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来源
:
煤炭学报
|
2012年
/ 37(S1)卷
/ S1期
关键词
:
冲击地压;
地震层析成像;
波速;
梯度;
评价模型;
D O I
:
10.13225/j.cnki.jccs.2012.s1.014
中图分类号
:
TD324 [冲击地压];
学科分类号
:
0819 ;
摘要
:
运用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分析了地震波在"岩-煤-岩"特殊结构中的传播路径特征,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结果,得出通过地震波走时CT技术,可利用回采工作面煤岩交界面的折射波对顶(底)板纵波波速进行成像,进而间接反映煤层性质。深入分析了地震波波速和地震波波速梯度与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以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为主要因子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地震CT技术对煤岩体纵波波速的成像数据,评价结论以二维图像形式表现。将该模型应用于新疆宽沟煤矿冲击地压工作面,评价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性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及应用
[J].
蓝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蓝航
;
毛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毛德兵
;
潘俊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潘俊锋
;
彭永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彭永伟
;
夏永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夏永学
;
王书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王书文
.
煤矿开采,
2011,
16
(03)
:119
-123+88
[2]
深部高应力异常集中区冲击矿压动态防治实践
[J].
陆菜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陆菜平
;
刘海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刘海顺
;
刘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刘彪
;
范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范军
.
煤炭学报,
2010,
35
(12)
:1984
-1989
[3]
基于盲数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志镇
;
高亚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亚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弢
.
煤炭学报,
2010,
35(S1)
(S1)
:28
-32
[4]
单轴加卸荷过程中岩石声学特性及其与损伤因子关系
[J].
韩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韩放
;
纪洪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纪洪广
;
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伟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5)
:452
-455
[5]
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齐诚
;
赵大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Geodynamics Research Center,Ehime University,Matsuyama,Japa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赵大鹏
;
陈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颙
;
陈棋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棋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宝善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05
-815
[6]
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
[J].
张开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
张开智
;
夏均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
夏均民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0)
:3480
-3483
[7]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中的应用
[J].
张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阜新
张宏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4)
:621
-624
[8]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地震CT探测技术应用
[J].
彭苏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彭苏萍
;
凌标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凌标灿
;
刘盛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刘盛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2)
:1786
-1790
[9]
冲击矿压发生危险性评价方法
[J].
毛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北京
毛德兵
.
煤矿开采,
2000,
(04)
:52
-53
[10]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王超.中国矿业大学 2011
←
1
2
→
共 13 条
[1]
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及应用
[J].
蓝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蓝航
;
毛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毛德兵
;
潘俊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潘俊锋
;
彭永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彭永伟
;
夏永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夏永学
;
王书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王书文
.
煤矿开采,
2011,
16
(03)
:119
-123+88
[2]
深部高应力异常集中区冲击矿压动态防治实践
[J].
陆菜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陆菜平
;
刘海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刘海顺
;
刘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刘彪
;
范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范军
.
煤炭学报,
2010,
35
(12)
:1984
-1989
[3]
基于盲数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志镇
;
高亚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亚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弢
.
煤炭学报,
2010,
35(S1)
(S1)
:28
-32
[4]
单轴加卸荷过程中岩石声学特性及其与损伤因子关系
[J].
韩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韩放
;
纪洪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纪洪广
;
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伟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5)
:452
-455
[5]
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齐诚
;
赵大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Geodynamics Research Center,Ehime University,Matsuyama,Japa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赵大鹏
;
陈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颙
;
陈棋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棋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宝善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05
-815
[6]
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
[J].
张开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
张开智
;
夏均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
夏均民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0)
:3480
-3483
[7]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中的应用
[J].
张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阜新
张宏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4)
:621
-624
[8]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地震CT探测技术应用
[J].
彭苏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彭苏萍
;
凌标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凌标灿
;
刘盛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刘盛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2)
:1786
-1790
[9]
冲击矿压发生危险性评价方法
[J].
毛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北京
毛德兵
.
煤矿开采,
2000,
(04)
:52
-53
[10]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王超.中国矿业大学 201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