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主体还是权利主体——在非人类中心主义框架内的一种讨论

被引:3
作者
李义天
机构
[1] 清华大学哲学系 博士生北京
关键词
保护自然; 内在价值; 道德主体; 权利主体;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05.01.041
中图分类号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在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通过承认自然物的内在价值来论证保护自然的理由。但凭“内在价值”,不能证明自然物是具有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道德主体”,而只能证明是享有基本权利的“权利主体”。承认自然物拥有基于“内在价值”的基本权利,既能课以人类保护自然的义务,又可以避免契约主义和能力主义的权利观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困境,并更彻底地坚持非人类中心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辛格理论的优生主义危险——从“辛格事件”所想到的 [J].
韩立新 .
求索, 2003, (05) :156-160
[2]   自然界权利的合理性解释及其界定 [J].
杨明 ;
李祖扬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05) :1-3
[3]   环境伦理学的三个理论焦点 [J].
杨通进 .
哲学动态, 2002, (05) :26-30
[4]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兼论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扩展 [J].
曹明德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03) :41-46
[5]   权利、义务、权力 [J].
沈宗灵 .
法学研究, 1998, (03) :3-11
[6]  
生态伦理学[M].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余谋昌著, 1999
[7]  
人权概念起源[M].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夏勇著, 1992
[8]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 - 商务印书馆 , (德)康德(Kant)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