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3
作者
谢舒娴
杨云端
机构
[1]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
D O I
10.13604/j.cnki.46-1064/r.2015.06.035
中图分类号
R725.1 [小儿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分析两起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特征与控制效果,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两起暴发流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两起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效果,用罹患率分析流行强度,用卡方检验评价控制效果。结果 2011年T小学共有教学班24个,学生1 074名,流腮发病128例,罹患率为11.92%;L小学全校共有教学班15个,学生769名,发病16例,罹患率为2.08%,两所小学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1);T小学疫情持续85d,有5个流行高峰,每个高峰均在最长潜伏期21d后出现;L小学疫情持续38d,有1个流行高峰;T小学有免疫史者570人,接种率为72.34%(570/788);L小学有免疫史者521人,接种率为78.94%(521/660),两校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P<0.01);无免疫史、1剂次、2剂次免疫史的罹患率分别为11.48%、5.29%、3.46%,不同免疫史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P<0.01);T小学在完成应急接种后还出现2个流行高峰,L小学采取控制措施后未出现流行高峰,15d后疫情终止。结论学校是传染病爆发流行高危地带,学校应加强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早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应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做好学生查验接种证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54+757 +7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费方荣 ;
冯录召 ;
许真 ;
冯子健 .
疾病监测, 2011, 26 (09) :691-693
[2]   应急接种在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中的效果评价 [J].
连志勇 ;
安向东 ;
于文博 ;
韩玉华 ;
李春峰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 (03) :40-41
[3]   不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及剂次保护效果比较 [J].
张磊 ;
王建军 .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05) :575-576+579
[4]   日照市3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J].
汉京华 ;
苗伟 ;
卜洁琼 ;
王茂慈 ;
宋艳娟 .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06) :753-754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J].
邓瑛 ;
王琦琦 ;
松凯 ;
朱松林 ;
宁芳 ;
周素梅 ;
沈壮 ;
胡国清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03) :29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