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吴建富 [1 ,2 ]
潘晓华 [2 ]
石庆华 [2 ]
漆英雪 [3 ]
刘宗发 [4 ]
胡金和 [4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4] 不详
关键词
稻田; 水稻; 免耕抛栽; 土壤理化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20052007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免耕1年(2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3年6季)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但免耕2年后,采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能降低免耕稻田的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加,而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降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该结果有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32 / 11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不同连作免耕稻田土壤肥力变化与综合评价 [J].
江泽普 ;
黄绍民 ;
韦广泼 ;
陈伯伦 ;
蒙炎成 ;
苏天明 ;
李振经 .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6) :1250-1254
[2]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王淑红 ;
敖和军 .
作物研究, 2004, (03) :137-140
[3]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张磊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4) :343-348+354
[4]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张鼎华 ;
叶章发 ;
范必有 ;
危廷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72-676
[5]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J].
李华兴 ;
卢维盛 ;
刘远金 ;
张新明 ;
陈喜崇 ;
李永锋 ;
霍锦添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553-556
[6]   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王昌全 ;
魏成明 ;
李廷强 ;
孙凤琼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52-154+187
[7]   水稻连续免耕抛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初报 [J].
刘怀珍 ;
黄庆 ;
李康活 ;
陆秀明 ;
程永盛 ;
付华 ;
刘军 .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05) :8-11
[8]   水旱轮作下长期免耕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某些肥力性状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雷宝坤 ;
储国良 ;
王全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49-552
[9]   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高产技术 [J].
刘军 ;
黄庆 ;
刘怀珍 ;
陆秀明 ;
付华 .
作物杂志, 2000, (04) :11-12
[10]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J].
刘敬宗 ;
李云康 .
杂交水稻, 1999, (03)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