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作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26
作者
李育林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作用机理; 不对称信息; 交易模式;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6/f.2009.04.011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不对称信息和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交易双方互不信任,交易活动难以为继。运用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和信号传递模型对第三方支付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活动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充当信用中介,以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替代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商业信用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减少了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同时,通过信号传递减少了不对称信息,从而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交易信用关系,解决了电子商务活动中买卖双方的信用问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效率研究 [J].
李育林 ;
张成虎 .
中国信用卡, 2008, (12) :58-61
[2]   银行业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及防范 [J].
董贤圣 .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10) :66-68
[3]   金融监管的新课题: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 [J].
赵昕 ;
王静 .
上海金融, 2006, (09) :40-42
[4]   中国社会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张欢 .
管理世界, 2006, (02) :41-49
[5]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经济发展 [J].
林毅夫 ;
潘士远 .
世界经济, 2006, (01) :3-11
[6]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规制 [J].
刘兆发 .
当代经济研究, 2002, (08) :21-24+41
[7]   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J].
王明照 ;
刘静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07) :122-124
[8]   “不对称信息”经济理论的开创性研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 [J].
温思美 .
学术研究, 2001, (11) :41-45
[9]  
风险管理[M].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美)米歇尔·科罗赫(Michel Crouhy),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