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低压低渗气藏伤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29
作者
:
赵振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赵振峰
赵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赵文
何治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何治武
丁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丁里
李建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李建山
尹晓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
尹晓宏
机构
:
[1]
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 北京
来源
:
天然气工业
|
2005年
/ 04期
关键词
:
长庆气田;
低压油气藏;
低渗透率油气藏;
地层损害;
压裂;
分析;
策略;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E377 [气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学科分类号
:
082002 ;
摘要
:
长庆气田为低压、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气藏类型复杂,压裂液对储层容易造成伤害。为了降低伤害,在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压裂改造中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岩心伤害流动实验、电镜对比分析、压裂液残渣粒径分析等室内实验研究认为,储层压力系数低、稠化剂的大分子集团对储层造成的伤害是引起伤害的主要因素,而储层的敏感性伤害、压裂液残渣的伤害虽对储层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在伤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目前在长庆低压、低渗气田应用的CO2 压裂和液氮全程伴注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液氮全程伴注技术已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排液周期进一步缩短、返排率显著提高,压后不能及时喷通的井明显下降。同时结合压裂液伤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压裂液发展的新技术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2+18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油层物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更生编, 1994
[2]
采油技术手册[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万仁溥,罗英俊主编, 1992
←
1
→
共 2 条
[1]
油层物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更生编, 1994
[2]
采油技术手册[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万仁溥,罗英俊主编, 199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