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辽宁热带气旋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10
作者
陈传雷 [1 ]
王江山 [2 ]
蒋大凯 [1 ]
李玉鸣 [1 ]
卢娟 [2 ]
张宁娜 [1 ]
谭世君 [2 ]
乔小湜 [1 ]
机构
[1] 沈阳中心气象台
[2] 辽宁省气象局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辽宁; 登陆; 预报关键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1949—201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62 a来登陆辽宁热带气旋的生成源地、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登陆强度和登陆后影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49—2010年共有18个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辽宁,66%以热带低压(TD)的强度登陆;61%在08—20时登陆,78%在辽宁境内活动时间为6—12 h;89%在其他地区登陆进入黄渤海后在辽宁再次登陆,大连是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33%登陆辽宁后减弱消失;登陆后移动路径主要有东北向、偏北向和西北向3种移动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基于副热带高压、气旋源地和热带气旋前期路径等预报因子,确定登陆辽宁热带气旋后期移向的预报关键区,为热带气旋预报业务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热带气旋“尤特”(2006)南海突然减弱的机理分析 [J].
刘彬贤 ;
于玉斌 ;
吕江津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4) :28-34
[2]   “环高”热带风暴登陆后路径分析及其对辽宁暴雨影响 [J].
孙欣 ;
陈传雷 .
气象科学, 2009, 29 (04) :4536-4540
[3]   基于新等级标准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气候及变化特征 [J].
刘燕 ;
林良勋 ;
黄忠 ;
程正泉 .
气象科技, 2009, (03) :294-300
[4]   北上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J].
周小珊 ;
杨阳 ;
杨森 ;
陈家宜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06) :1-5
[5]   影响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灾害分析 [J].
梁军 ;
陈联寿 ;
吴士杰 ;
左迎芝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2) :27-33
[6]   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 [J].
杨阳 ;
陈力强 ;
周晓珊 ;
杨森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5) :24-27
[7]   影响辽东半岛热带气旋运动、强度和影响的特征 [J].
梁军 ;
陈联寿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410-419
[8]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张胜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14-23
[9]   登陆华南热带气旋过程降水分析 [J].
林爱兰 ;
万齐林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65-73
[10]   我国热带气旋登陆时间日变化特征分析 [J].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16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