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华北盛夏降水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段丽瑶 [1 ]
荣艳淑 [2 ]
梁平德 [3 ]
机构
[1] 不详
[2] 天津市气候中心
[3] 不详
[4] 河海大学
[5] 天津市气象台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脊线; 盛夏降水; 华北;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8.03.005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1958~2002年NCEP/NCAR 500 hPa再分析资料,分析夏季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10°130°E、20°50°N区域脊线活动情况。发现盛夏(7~8月)副高在588 dagpm以上、脊线在30°N以北的日数与华北降水有大范围正相关区,中心相关系数0.561(显著性水平为0.001)。分析发现西太平副热带高压越过30°N的初日(连续3天副高脊线越过30°N的首日)早晚与华北盛夏降水量显著相关,初日与华北盛夏的平均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385,即副高北上早华北盛夏降水多,反之副高北上晚华北盛夏降水少。110°130°E区域副高脊线越过30°N的日数和初日能更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乃至我国东部盛夏降水的关系,对实际业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山东降水的关系 [J].
高安春 ;
申培鲁 ;
张延龙 .
气象科技, 2006, (01) :62-67
[2]   气象中使用统计检验的几个问题 [J].
黄嘉佑 .
气象, 2005, (07) :3-5
[3]   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旱涝的关系 [J].
谭桂容 ;
孙照渤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206-211
[4]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
[5]   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时期的环流特征 [J].
陈汉耀 .
气象学报, 1957, (01) :1-12
[6]  
汛期旱涝预测方法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陈兴芳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