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中华鲟性腺发生与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29
作者
陈细华
危起伟
杨德国
朱永久
刘筠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3]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
[4] 湖北荆州
[5] 湖南长沙
关键词
养殖中华鲟; 性腺发生; 性腺分化; 组织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 [水产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人工繁育中华鲟的性腺发生及两性分化过程。中华鲟出膜后3d,原始生殖细胞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肾管区腹下方。出膜后11d,生殖褶形成,到2月龄和7月龄时,性腺中分别出现血管和脂肪组织,直到8月龄性腺均处于两性未分化状态,划分为0期。9月龄(体重0.6~1.1kg),性腺出现组织学水平上的两性分化,性腺划入Ⅰ期。Ⅰ期性腺中,精(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以初级精(卵)母细胞出现作为Ⅱ期开始的标志,精巢和卵巢分别于1.8~2.2年龄(1.55~5.6kg)和2.5~3.0年龄(3.1~8.2kg)进入Ⅱ期。3年龄以后,性腺发育分化陆续达到肉眼可分辨性别的程度,5~5.6年龄(18~35.5kg)时,所有的性腺能肉眼区分雌雄,但精巢和卵巢仍都处于Ⅱ期,其中卵母细胞的卵径为60~240μm。
引用
收藏
页码:633 / 6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养殖鱼类繁殖生理学[M]. 农业出版社 , 刘筠著, 1993
[2]   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群体性腺退化的观察 [J].
柯福恩 ;
胡德高 ;
张国良 ;
罗俊德 .
淡水渔业, 1985, (04) :38-41+18
[3]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性腺发育过程的研究 [J].
朱云林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03) :74-81
[4]   革胡子鲇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及性腺分化 [J].
刘少军 .
水生生物学报, 1991, (01) :1-7+97
[5]   蓄养中华鲟的性腺发育与人工繁殖初报附视频 [J].
易继舫 ;
刘灯红 ;
唐大明 ;
江新 ;
田家元 ;
姜华 ;
刘勇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1) :85-86+104
[6]   人工养殖施氏鲟性腺发育观察 [J].
章龙珍 ;
庄平 ;
张涛 ;
张征 ;
李大鹏 ;
蓝泽桥 ;
王正凯 ;
答和庆 .
中国水产科学, 2002, (04) :323-327
[7]  
Testicular development and serum sex steroid profiles during the annual sexual cycle of the male sturgeon hybrid, the bester. Amiri B M,Maebayashi M,Adachi S,et al.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 1996
[8]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serum sex steroid and vitellgenin profiles in the female cultured hybrid, the bester. Amiri B M,Maebayashi M,Adachi S,et al.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 1996
[9]  
Observations on the reproductive cycle of cultured white sturgeon,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Doroshov S I,Moberg G P,van Eenennaam J P.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 1997
[10]  
Observations on the reproductive cycle of cultures white sturgeon, Acipenser transmontanus[J] . Serge I. Doroshov,Gary P. Moberg,Joel P. Van Eenennaam. &nbsp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