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

被引:51
作者
陈军,陈正华,刘澄清,姚渝光,张丽华,关月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加液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以生长在非控温控光下的4个冬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为供体,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发现,多数品种在开花3-7天取材最为适宜。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只有单核晚期的小孢子才可能发育成胚状体,而花药培养时处于单核早期的小孢子易于发育成胚状体。在适当花期选取发育比较一致的单核晚期小孢子培养,经数小时后,部分小孢子便开始膨大,这是小孢子发育成胚的最早标志,膨大的小孢子中,有部分形成多细胞球并进一步发育成胚。用春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进行蔗糖浓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天后,在16%蔗糖培养基中存活的小孢子最多,达16.13%;培养30天后,胚状体诱导频率则以13%蔗糖浓度为最高,每花蕾可达144个胚状体。如果在16%蔗糖培养基中培养3天后,添加等体积的13%蔗糖培养基,能够大大提高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为仅用13%蔗糖培养基培养的3.7倍。这一实验体系正在用于抗菌核病的诱变与筛选,并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实验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5+3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 [J].
钟维瑾 ;
方光华 ;
唐克轩 ;
张智奇 ;
俞妙娟 .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04) :11-16
[2]   高频率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研究 [J].
陈之征 ;
陈正华 .
科学通报, 1983, (05) :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