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试验,拟订了浙北土壤有效磷的农学-环境综合分级指标体系。按照不施磷对照处理产量占施磷肥处理产量的相对比例大小和土壤磷素发生明显流失时的土壤磷状况,把土壤有效磷由低至高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和环境危险等6级。其中,水稻生产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标准依次为<6、6~10、10~15、15~20、20~50和>50mg·kg-1;蔬菜生产的土壤有效磷分级标准依次为<10、10~20、20~28、28~40、40~50和>50mg·kg-1。提出了不同磷素状况的土壤管理看法:对当土壤有效磷超过15mg·kg-1的水稻田或有效磷超过28mg·kg-1的蔬菜地可实施"减量、隔年施磷"的施肥方法;当水稻田土壤有效磷超过20mg·kg-1或蔬菜地土壤有效磷超过40mg·kg-1时,应实施动态优化施磷方法,即减少磷肥施用量,保持施磷量相当或略高于作物吸磷量即可。在施用有机肥或长期施用一定量化学磷肥的条件下,可以不施用磷肥或少施用磷肥,充分发挥磷肥的后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