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被引:14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夏显芳
阳茂庆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非传统收益; 观众成本; 引致需求; 地缘政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定义重新做了界定,对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特征等作了阐述,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以期促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国内观众成本理论与国际合作 [J].
林民旺 .
教学与研究, 2009, (02) :81-90
[2]  
韩国牛肉风波:观众成本理论的解析[J]. 苏平,任朝旺.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2)
[3]   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J].
黄琰婷 .
东南亚纵横, 2007, (09) :23-27
[5]   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非传统收益的影响 [J].
程敏 ;
施本植 ;
李思永 .
思想战线, 2007, (01) :132-136
[6]   中国海关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对策 [J].
刘小龙 ;
李平 ;
王元喜 .
经济研究参考, 2007, (02) :46-49
[7]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情况及云南的地位和作用 [J].
王敏正 .
珠江经济, 2006, (08) :2-9
[8]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J].
黎尔平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3) :96-101
[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文献综述 [J].
席艳乐 ;
王雪飞 .
当代经理人, 2006, (09) :172-173
[10]   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J].
徐为山 ;
吴坚隽 .
财经研究, 2006, (02) :1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