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井注聚试验效果评价

被引:14
作者
吴淑云
白艳明
宋杰
袁朝晖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三次加密; 聚合物驱; 薄差层; 表外储集层; 吸水能力; 可采储量; 效果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6 [];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注聚面积的扩大,适合聚合物驱的一、二类油层剩余储量逐年减少,而多数地区已均匀部署三次加密井,单靠水驱增加储量较少。提出采用三次加密井水驱后补开一、二类油层以外的所有油层(主要是薄差层)注聚增加可采储量的方法,在中区西部密井网试验区内的一个“9注16采”井区开展注聚试验,通过对试验区聚驱效果的分析,3类油层(①封堵厚油层后的原密井网调整对象,②原井网未射孔的薄差油层,③200m左右井距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砂体)注聚后均得到不同程度动用,总的吸水比例达57%,在100m井距条件下注低分子量聚合物,注聚后有效厚度大于0.5m的油层得到了有效控制,是聚合物驱的主要潜力层。中心井聚驱最低点含水86.78%,中心井含水最低点时日产油58t,与见效前相比目增油35t,综合含水下降9.4个百分点。用动态法、静态法、数模法综合评价中心井增加可采储量的结果表明,采用三次加密井注聚的方法预计可使最终呆收率提高约4%。图2表2参5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现代油藏描述新方法.[M].沈平平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油藏工程手册.[M].(美)塔雷克·艾哈迈德(TarekAhmed)著;冉新权;何江川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  
大庆油田油藏工程优秀论文集.[M].巢华庆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4]  
油田非均质对策论.[M].陈永生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5]  
油田分层开采.[M].金毓荪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