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26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李永庚
高雷明
于顺利
牛书丽
李凌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沙地草地; 自然恢复; 社会经济; 浑善达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在实验示范前后
引用
收藏
页码:2719 / 27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探讨 [J].
章家恩 ;
徐琪 .
生态科学, 1999, (03) :27-32
[2]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J].
丁一汇,戴晓苏 .
气象, 1994, (12) :19-26
[3]   关于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其黄沙气溶胶高空传输路线的探讨 [J].
全浩 .
环境科学, 1993, (05) :60-64+94
[4]  
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5.09-11)[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鉴明主编, 2002
[5]  
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退化生态系统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韩念勇等主编, 2002
[6]   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铁路防沙体系的建立及其效益 [J].
刘媖心 .
中国沙漠, 1987, (04) :4-14
[7]   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 [J].
彭少麟 ;
陆宏芳 .
生态学报, 2003, (07) :1249-1257
[8]   沙尘暴及其治理 [J].
蒋高明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 (06) :419-423
[9]   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对策 [J].
蒋高明 .
中国科技论坛, 2002, (03) :13-15
[10]   浑善达克地区生态环境劣化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J].
李青丰 ;
胡春元 ;
王明玖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1, (03)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