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中南部最佳采集因素设计及效果分析

被引:2
作者
蔡为方
阎万朝
机构
关键词
组合基距; 有效波; 检波器; 关系曲线; 仪表; 二连盆地; 表层反射; 浅层反射; 效果分析;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1985.03.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二连盆地中南部的表层及地下地质结构出发,建立一个地质模型,并导出相应的一套数学模型。根据埋深、速度及最高频率要求,制作空间采样与信号波长、最大炮检距与界面的埋深及速度、组合基距与频率及地层倾角、激发深度与表层虚反射等一套关系曲线,使地震野外采集因素的设计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上。为了查明埋深仅有580米的下白垩系目的层,则希望得好0.3秒的反射波,保护50Hz 的有效波高频成分,分辨40米厚、300米长的地质体。因此,在野外采集时,要尽量增加覆盖次数、选用50米组合基距、零偏移距、降低仪器灵敏度、综合选择激发因素,这样才能提高浅层反射波的信噪比和克服超调现象。实践说明,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确定最佳因素,改善了浅层资料的质量,保护了50Hz 的有效信息不受损害,提高了对特殊地质体的分辨能力,突出了大倾角反射。
引用
收藏
页码:265 / 278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