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

被引:124
作者
郝亚明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群际接触理论; 族际交往; 民族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55 [民族性、民族心理];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群际接触能通过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等机制来提升群际关系,而接触效果的泛化和接触方式的拓展进一步使得群际接触理论的政策应用价值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是有条件和存在限度的。严重违背最优条件可能导致消极接触并对群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而诸如群体文化差异和利益竞争等问题也无法在群际接触的理论框架中得到彻底解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政策与群际接触理论的逻辑预设基本一致,群际接触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促进族际交往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4+123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多民族城市中的族际交往及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基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实地调查 [J].
刘有安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 33 (06) :88-92
[3]   社会竞争与族群建构:反思西方资源竞争理论 [J].
关凯 .
民族研究, 2012, (05) :1-11+108
[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费孝通主编, 1999
[5]  
The Contact Hypothesis Reconsidered: Interacting via the Internet[J] . YairAmichai‐Hamburger,Katelyn Y. A.McKenna.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2006 (3)
[6]  
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J] . Thomas F. Pettigrew.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1998
[7]   THE VETERAN AND RACE RELATIONS [J].
Singer, Henry A.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1948, 21 (07) :397-408
[8]  
Minority Problems in the Public Schools .2 Bramfield,T. Harper&Brothers .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