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电超滤法浸提土壤,分析浸提液中的N—NH+4、N—NO-3和有机氮。测试土壤采自德国汉森的斑状砂土,用 ̄(15)N标记的植物残体(油菜)施入土壤,20℃恒温培养80天,以不施(油菜)为对照,培养期间共取样12次。结果表明,EUF法对 ̄(15)N标记的有机N的浸提能力比土壤全N中的有机N的浸提能力高出7.7倍。EUF浸提的有机氮比率较常规浸提过程的更高。前40天,培养试验中38%的有机氮被矿比,其后没有发生大的矿化。标记的有机氮的矿化在第2天达到高峰之后一直减少,直到第40天,随后处于稳定状态。标记的EUF有机氮对标记的无机N只有很微小的积累。标记的有机氮主要在第2~9天减少,但大约80%的标记无机氮在9天后明显增加。原土氮的矿化过程是明显的零级动力学,基础浓度任何时候不限制矿化。说明易矿化氮化合物总是不断得到土壤相对稳定的有机氮的补充。如果稳定状态在N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话,就不可希望EUF浸提的易矿化有机氮的减少。通过氮矿化库的变化量对预测氮矿化更重要,因此,寻找适当的矿化指标来制约土壤有机氮形式和变化量显得更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