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罕见飑前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被引:75
作者
戴建华 [1 ,2 ]
陶岚 [2 ]
丁杨 [2 ]
王元 [1 ]
陈雷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上海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超级单体; 冰雹; 飑线; 风廓线仪; 垂直风切变; 风暴相对螺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单体发生在东北冷涡西南侧的高空强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在飑线前的暖区中,经过由"热岛效应"和海陆风锋共同形成的低空辐合线时明显加强发展;该风暴呈现出"指"状、"楔"状、弱回波区(WER)等超级单体雷达反射率特征,"指"状回波处出现了中气旋的径向速度特征,具有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回波,通过三体散射长钉多普勒速度发现了大冰雹的下降区和增长区。分析还表明:东北冷涡西南侧横槽南摆导致中空降温,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下降,为冰雹的空中增长提供较好的温度环境条件,较低的0℃层也保证冰雹在空中下落中融化较少。双风廓线仪对比观测表明,超级单体发展的低空风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和维持的正反馈机制。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与飑线主体关系密切,起到类似"箭"与"弓"的引导作用,飑线主体的一部分进入超级单体所遗留下的"冷"区后明显减弱,东侧入海后也逐渐减弱,其余部分仍在发展加强;最终,强风暴逐渐减弱,超级单体特征也开始消失,飑线与之合并形成新的"人"字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新的"弓"形回波带与原回波带相比移动方向发生右偏,因此,飑前超级单体在飑线主体移动和演变的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2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
    刁秀广
    朱君鉴
    刘志红
    [J].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 133 - 146
  • [2] 一次强飑线内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潘玉洁
    赵坤
    潘益农
    [J]. 气象学报, 2008, (04) : 621 - 636
  • [3]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俞小鼎
    郑媛媛
    廖玉芳
    姚叶青
    方翀
    [J]. 大气科学, 2008, (03) : 508 - 522
  • [4] 强雹暴的雷达三体散射统计与个例分析
    廖玉芳
    俞小鼎
    吴林林
    何彩芬
    尹忠海
    [J]. 高原气象, 2007, (04) : 812 - 820
  • [5] GPS水汽资料在雷雨预报中的应用[J]. 陈雷,戴建华.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07(02)
  • [6] 一次超级单体的多普勒特征和数值模拟特征对比分析
    胡胜
    于华英
    胡东明
    蔡安安
    伍志方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5) : 466 - 472
  • [7] 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强对流天气分析与潜势预报
    许爱华
    詹丰兴
    刘晓晖
    王欢
    [J]. 气象科技 , 2006, (04) : 376 - 380
  • [8] 强烈雹暴三体散射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朱敏华
    俞小鼎
    夏峰
    周红根
    王锰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 215 - 223
  • [9] 一次强飑线的成因及维持和加强机制分析
    姚建群
    戴建华
    姚祖庆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6) : 746 - 753+863
  • [10] 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张芳华
    张涛
    周庆亮
    杨克明
    [J]. 气象, 2005, (05) : 47 -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