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在温光型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中的作用

被引:9
作者
张建奎
余国东
张亚勤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2] 重庆市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雄不育;敏感期;临界温度;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1999.04.005
中图分类号
S512.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重庆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转换,受孕穗期(减数分裂期)温度制约,又受到抽穗期(小孢子至单核期)温度的严重影响。当孕穗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8.5℃,抽穗期平均温度(T2)和平均最低温度(Tmin2)分别≤13.5℃、≤10.5℃时,C49S高度不育,结实率在4%以下,可安全制种;当Tmin1≥11.5℃、T2≥15.0℃、Tmin2≥12.5℃时,育性恢复正常,结实率在50%以上,可以繁种。另外,抽穗期高温可导致不育低温下的C49S育性部分恢复,低温引起可育高温下的C49S育性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温敏雄不育小麦C49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J].
高东迎 ;
杜春光 ;
李正玮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1) :18-20
[2]   温敏型雄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换与温度的关系 [J].
何立人,李正玮,张建奎,高东迎,曾金国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4) :328-332
[3]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 [J].
曾汉来 ;
张自国 ;
元生朝 ;
李玉珍 ;
张端品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5) :401-406
[4]   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研究初报 [J].
谭昌华 ;
余国东 ;
杨沛丰 ;
张宗华 ;
潘鹰 ;
郑坚 .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04) :1-6
[5]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作物[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何觉民等编著, 1997
[6]  
被子植物胚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胡适宜 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