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p型GexSi1-x/Si多量子阱的红外吸收及其分析
被引:3
作者
:
俞敏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俞敏峰
杨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宇
沈文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文忠
朱海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海军
龚大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龚大卫
盛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盛篪
王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迅
机构
:
[1]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
物理学报
|
1997年
/ 04期
关键词
:
量子阱探测器;
正入射;
多量子阱;
轻空穴;
Si;
Ge_xSi;
交换相关势;
红外吸收;
跃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O471 [半导体理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通过测量GeSi多量子阱的红外谱,同时观察到了相应于量子阱内重空穴基态HH0到重空穴激发态HH1、轻空穴激发态LH1和自旋分裂带SO及连续态间的跃迁吸收.测量了GeSi多量子阱探测器的正入射光电流谱,看到了明显的光响应峰.理论计算中计及了轻、重和自旋分裂带间的耦合及能带的非抛物性,并自洽考虑了哈特里势和交换相关势.与实验结果比较,认为带之间的耦合,使子带间的跃迁情况变得复杂,是正入射吸收产生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4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