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

被引:13
作者
曹顺仙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自然观; 和谐; 永续;
D O I
10.16397/j.cnki.1671-1165.2015.03.010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新的阶段而形成的关于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的规定性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的产物,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目前,就国内学术界而言,对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一种是传统主义的。前者的合理性在于自然观的共时性,因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作为人类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产物,可以相互借鉴。因而,国内诸多学者主张倡导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盖娅"假说、自然价值论等各种生态自然观。后者的合理性在于自然观的历时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古代"天人合一"宇宙整体论自然观的执著,二是对近现代以来"原理化"或说是教条化了的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固守。两种态度的共同局限在于对自然观演变缺乏合规律、合目的的辩证考量。因此,本文试图以联系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理论基点,提出并论证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并主张以此作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本文自然观既强调人与宇宙自然的整体关系,又承认人与自然物的"层创进化"、普遍联系和协同共生关系;既强调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合规律、合目的的人的精神自觉的产物,又认为生态文明时代人主体精神的发扬需要遵循三大规律即生态规律、人文规律和社会规律,只有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作为最高理解,才能为解读自然、人、社会等三者的互动发展提供新的理论策略,进而为人类确立一种对待自然、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态度和信念,以求得"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简言之,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其价值旨趣在于追求自然、人和社会的生生不息与和谐永续。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自然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价值 [J].
卢风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 :99-102
[2]  
美国环境百科全书[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威廉·P·坎宁安(WilliamP.Cunningham)主编, 2003
[3]  
自然的终结[M]. 吉林人民出版社[美]比尔·麦克基本(Bill, 2000
[4]  
哲学走向荒野[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HolmesRolstonⅢ)著, 2000
[5]  
环境伦理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著, 2000
[6]  
生命问题[M]. 商务印书馆 , (奥)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著, 1999
[7]  
自然之死[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美)卡洛琳·麦茜特(CarolynMerchant)著, 1999
[8]  
当代新道家[M]. 华夏出版社 , 董光璧著, 1991
[9]  
达尔文生平[M]. 科学出版社[英]达尔文(F·Darwin), 1983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9